主要事迹
孙光,男,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 1999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8月入党,现任福安市司法局下白石司法所所长。
孙光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己任,扎根基层,奋力奔走在农村基层一线,他结合下白石地域特点,经常进村入户、上渔船、下田头,扮演着“法官”“老师”“律师”等多种角色,大力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社会筑起了一道和谐、平安的防线。
孙光同志扎实的工作、突出的贡献羸得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2011、2012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受到福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嘉奖。他所在的司法所2011、2012连续两年被福安市司法局评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被下白石镇党委、镇人民政府评为年度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所指导的下白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王坛宝同志于2012年8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下白石镇下岐村于2013年被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人民调解先进村”。
事迹材料
在美丽的白马港河畔,有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平凡凡的基层司法所所长,为干部群众所熟悉。他在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奉献着青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担当着多种角色,把青春熔化在无数为民排忧解难的日日夜夜里。他,就是现年33岁的福安市下白石司法所所长孙光。
孙光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扎根基层,奋力奔走在农村基层一线,扮演着“法官”“老师”“律师”等多种角色,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普及法律知识、防控处置各类群体事件。为社会筑起了一道和谐、平安的防线。他扎实的工作、突出的贡献羸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当地群众的好评,个人连续多年受到福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嘉奖。他所在的司法所多次受到市局及驻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并于2013年被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
废寝忘食为群众 酬志和谐化纠纷
孙光同志所在的下白石镇辖有42个村(居),是全市村居数最多的乡镇,部分村地处白马港与宁德市蕉城区毗邻,社情复杂,矛盾纠纷有着多样、突发的特点。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三都澳开发的兴起,群众面对的纠纷越来越多、调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彻底的消除隐患,他注重工作细节,调解每一起纠纷都坚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加班加点成了生活常态。近年来,他组织、参与调解各类纠纷达三百多起,努力做到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2011年5月17日,福安市扬帆造船工程有限公司意外死亡职工林某某的家属情绪激动,纠集了亲友二十余人到公司讨要说法,给该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困扰,矛盾在进一步激化,甚至有发生流血冲突的可能。
孙光同志获悉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情况濒临失控,双方情绪都非常激动,已经产生肢体冲突,眼看就要大打出手。在这种形势下,他不顾自身安危,强行挤进中间,用身体将正在撕扯的双方分开。控制了局势后,他先是努力安抚死者家属的情绪,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诉利害等苦心婆口的劝解,终于使死者家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遂停止胡闹,表示愿意服从司法所调解。
紧接着,他顾不上稍作休息继续了解情况,并认真分析双方当事人的心理和诉求,制定出详细的调解方案指导案件处理。在他当场引导、协调下,福安市扬帆造船工程有限公司拿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愿意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员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在这基础上,孙光同志对争执的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说服福安市扬帆造船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要求其站在死者家属的角度考虑:毕竟死者今年才三十五岁,有一个七岁的大儿子与一个五岁的小儿子,其父、母亲体弱多病,早就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林某某与妻子打工维持着,林某某的突然去世,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要尽可能、尽快对死者家属做出相应的补偿。经过孙光同志四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协商,福安市扬帆造船工程有限公司表示愿意赔偿死者家属73万元,从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先行支付33万元,余款40万元由福安市扬帆造船工程有限公司向保险公司领款后交付死者家属,死者家属对这个处理结果表示认可。
至此,一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工伤死亡赔偿纠纷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避免了流血冲突的发生。
扎根基层接地气 巧搭桥梁通民情
在多次排解纠纷的实践工作中,孙光同志发现,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处理纠纷,那么就可以把一些不好的影响、后果控制在最低程度。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与纠纷,他主动对接、走访下白石辖区的42个行政村、自然村,积极与村干部建立工作联系,与群众谈心,了解群众之间存在的纠纷及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建议,并定时回访群众进行反馈。2012年5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孙光同志积极与下白石派出所沟通、协调,创新了基层公安与司法部门建立联合调解室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新机制,成立公安派出所“1+N”多元化调解室组织机构。这种“1+N”多元化纠纷调解模式处理问题简便灵活,效率较高,能够就地化解纠纷,有效地减少了当事人多头访、重复访、越级访现象,减轻了群众化解纠纷的成本,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多元化纠纷调解室运作下,经由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新桥梁”。
孙光同志还针对辖区内渔村多、村落分散等特点,以及流动人口增加、存在的治安隐患增多等实际问题,带领所里的同志联合下白石边防所民警上渔排、渔船进行联合走访调解,将“流动调解室”搬到渔排养殖群众的渔船、渔排上。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渔排养殖群众,受到渔排养殖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欢迎。
热心普法促稳定 奉献爱心助失足
孙光同志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认识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心不仅是处理矛盾纠纷及治安工作,还在于预防和帮扶。
他带领所里同志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自制了800多份生动有趣的宣传小图册连同普法挂图,带领所里的同志翻山越岭前往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的偏远农村进行散发、张贴,让群众能够直观认识到哪些行为是不对和违法的。并为了改善和丰富渔排养殖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了渔排养殖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孙光同志积极探索创新,与下白石边防所一起筹划在辖区渔排成立了“海上流动书吧”, 为渔排养殖户开展送书上渔排活动。他不辞辛苦,与司法所、边防所的同志们一道将一箱箱的文化、法律等书籍送上渔船、渔排,为渔排养殖群众创造学习条件,让渔排养殖群众学法、懂法、守法,为下白石的和谐稳定夯实了基础。
同时,孙光同志作为下白石镇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他切身处地关心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工作,并运用朋友式的个别谈心,提倡见面谈、经常谈,通过个别谈话来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从而帮助其纠正错误认识,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用生活上的关心促使他们思想上的转变。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他带领所里同志共办理审前调查评估40起,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1名,经过他的细心引导和热情帮助,27名社区矫正人员已经重新融入了社会。
心系群众、情牵司法、勤恳朴实的孙光同志,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身披七彩的光环,但他用一心为民的真心和最朴实、最诚信、最实在的工作,让下白石这片热土充满了安宁、祥和;用诚心和汗水,换取了群众的满意和赞赏,用以身作则、勤勤恳恳的“正能量”为司法所的同志们作出了表率,树立了基层司法干部的良好形象。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