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培育工匠精神 引领时代潮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颇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一部署凝聚了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广泛共识。
工匠精神与我们当下的劳模精神相得益彰,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赞扬全国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词中,充分肯定劳动模范“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团结的核心”。此后,以劳模为主体的“劳模精神”不断发展,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019年9月习总书记强调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表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